在4月25日那个夜晚,北京的星空如诗如画,而北京国安队的主场却激情四溢。在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9轮比赛中,他们以一比零的微弱优势,成功地抵御了来访的河南队,保持着赛季不败的纪录。然而,在这场胜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北京国安队员张稀哲在替补登场仅5分钟后,就在拼抢中因踩踏对手而领到一张红牌。这张红牌不仅让国安队的一场比赛蒙上阴影,更是本赛季北京国安队获得的第5张红牌。放眼整个中超联赛,经过9轮的较量,仅有7支球队在激烈的比赛中幸免于红牌的惩罚。
对于中超联赛中的红牌现象,某北方球队的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今年中超开赛以来,几乎每轮比赛都会因为红牌引发争议,红牌造成的球队减员确实给各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赛季至今,红牌数量似乎特别多。据统计,在总共70场比赛中,主裁判共计出示了21张红牌,这一数字创下了近6年同期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外援球员虽然拿到了4张红牌,但更多的17张红牌却是由本土球员获得。其中直接红牌就有14张,占到了红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比赛中,红牌的出现更是改变了比赛的走向。比如在北京国安与山东泰山的比赛中,当值主裁判唐顺齐在该场比赛中连续出示了3张直接红牌,使得比赛的局势瞬间逆转。
对于红牌数量的激增,部分球迷和俱乐部工作人员认为,这与中国足协本赛季初发布的裁判判罚统一尺度有关。几乎所有直接红牌的依据都可以在该文件中找到,这使得裁判在判罚时有章可循。但也有教练员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拼抢增多带来的结果。中超适龄球员脚下技术较为粗糙,部分球队选择通过加强防守来保证比赛胜利,导致更大面积的拼抢和身体对抗强度增加。
同时,部分球员也表示本赛季比赛的强度明显大于以往。高强度的对抗使得球员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部分球员的体能并未达到最佳状态,这无疑加大了比赛中失去位置的可能性。而失去位置后球员的急躁行为也往往导致危险动作和不规范动作的出现,最终导致红牌的发生。
对于这一现象,中国足协已经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他们召开了裁判座谈会,重申了尺度统一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业务方面的研讨和学习。同时,各俱乐部也在积极应对这一问题,通过不同方式对教练员和队员提出要求,强调在保证高水平比赛的同时要重视无谓的犯规和情绪失控问题。
总的来说,虽然红牌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与变化。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各队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战术打法和战术体系。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从更大角度看或许正是目前中国职业联赛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作者:胡克非
编辑:胡韵
